朗坤工程項目管理系統解決方案針對流程性密集型集團項目管理的需求,以價值鏈為核心,實現項目體系管理,項目合同管理,項目計劃進度管理,項目物資管理,項目資金管理,通過科學先進的項目管理理念實現對費用、進度、合同、施工過程、質量、安全的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實現項目中的計劃、合同、進度、采購、資金等各業務環節的整合和高效協同管理,有效控制項目成本,全面管理項目資源,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提高決策分析能力,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兩大”思想融入:
1. 融入PDCA的管理思想,通過對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實現成本、進度、質量、安全的全過程閉環控制;
2. 融入對標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工程項目管理指標庫,通過對比標桿找差距,有效推動企業向業界最好水平靠齊,實現工程項目管理對標一流和創新發展;
“四項”能力提升:
1. 幫助企業形成項目群的管理能力,實現項目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與平衡優化,建立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庫,實現工程項目的風險預防、風險規避與風險控制;
2. 幫助企業提升資源配置的能力,為承包方和監理方搭建一個工程進度協調管理平臺,幫助承包方和監理方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3. 幫助企業提升識別、監控項目建設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協調資金投入、控制建設投資成本,保證工程質量,縮短建設周期,管理好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4. 幫助企業沉淀實用、有效的覆蓋項目全過程的項目數據知識庫,積累工程項目管理成功經驗,為新項目提供可復制的管理模式。
實現項目管理過程一體化
根據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特征,從項目籌建開始到項目移交與維護,進行全程跟蹤管理,并在管理過程中,充分體現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的不同職能,分層次關注項目全生命周期,實現項目管理過程一體化。

實現與設計生產管理一體化
工程項目管理的合同管理關聯到設計管理中的項目立項,可以通過設計合同推動設計項目任務,形成設計項目的立項,推動項目團隊和計劃,實現總包和設計的平滑過渡,設計項目任務的自動推送、總包任務單中設計任務的自動形成、關聯關系的嚴謹及實時展示,使總包工程項目和設計項目間實現任務、進度、質量、費用的集成及一體化控制。
通過該一體化實現總包中設計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實現設計項目和總包任務的自動關聯,實現數據關系管控,便于成品、知識應用和分析,有利于能力提升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

全過程、規范化采購控制,降低采購成本,提升采購質量
通過采購流程固化、采購過程標準化,規范物資管理過程;使用“贏得值”管理技術,對采購進度和采購成本的動態管理;建立合格供應商庫,對招標過程實現公平、公正、公開管理,提高采購質量、降低采購成本;“二維碼”掃描箱件清單、跟蹤箱件貨物,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對項目物流運輸全過程跟蹤、監控;在采購管理各環節建立業務控制點,保障采購活動有序開展。

全過程進度跟蹤,過程動態分析,保證項目工期可控、在控
工程項目以進度計劃作為項目管理的主線,通過多方參與計劃編制過程,建立完善的總體控制計劃、實施計劃、期間計劃等工程進度計劃,并通過對計劃完成情況的檢查與分析,優化人工、材料、設備、資金、技術等資源配備,確保工程項目進度計劃的執行完成,控制成本支出。通過采用“贏得值”技術動態控制項目實施過程,加強項目的進度控制,確保工程項目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交付。同時平臺與P6軟件深度融合,實現項目進度管理的有效管控與P6系統的有效集成,提高進度管理縱向管控力度。

精細化的成本管控,推動工程企業盈利能力提升
以合同為載體,實現項目成本的有效管控,并且通過全面預算,實現成本的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使用一體化平臺建立資金管理體系,實現精細化成本管理和多維度費用控制。建立多級預警機制,對成本數據進行多角度監控,對實時偏差提供多種手段組合的預警提醒,對脫離概算目標的不利差異及時采取糾正措施,以使整個項目生產經營活動處于受控狀態,保證預期的目標成本的實現。

全面質量管理,全過程質量風險預測,確保提供高工程質量
質量管理遵循“基建為生產、生產為經營”的經營理念,從確定質量目標,到建設準備階段管理工作的策劃、管理網絡的建立,到建設階段的施工過程及設備監造的質量控制,到試運階段的調試及消缺,到達標投產后的機組性能考核,質量管理工作必須覆蓋項目實施的每一個環節,做到質量計劃責任清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質量分析,追根溯源,快速定位問題所在,可以全程質量可追溯,通過對質量偏差進行糾正、質量風險進行預控、質量趨勢進行預測,實現質量改進。從而使工程建設全過程始終處于可控狀態,為實現工程建設質量目標,高水平達標投產,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奠定基礎。

全面覆蓋HSE管理要素,保障項目建設全過程安全、穩定
融入國家安全標準化體系,采用PDCA戴明循環管理模式,以風險預控為核心,同時加強對人員、設備、環境和制度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并通過系統平臺的搭建將安全控制流、安全信息流得到完整、清晰體現。同時,對各安全業務管理模塊的適用性打造,實現追根溯源、信息貫通的管控要求。

項目相關方高效協同機制,提升工作能力、效率與質量
基于一體化平臺下的多方協同,能有效保障EPC項目部內各部門間及項目各相關方之間的充分溝通和協調,充分保證信息的安全性與時效性,并能夠保留原始信息,極大地提高了項目管理效率,確保項目的正常穩定運作與目標的順利實現。

分層級體現各級職能
系統支持決策層、管控層、執行層三層管理體系,提高工程管理規范化程度和強化管理基礎工作,全面落實“四控三管一協調”項目管理責任和任務,提高工程管理規范化程度和強化管理基礎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和實現工程管理業務協調運作,從關心項目費用與按時完成向關心項目價值與及時推出轉移,促進管理優化和資源優化配置,降低工程成本,強化崗位責任制和責任意識。
對于高層管理者:掌控項目健康狀況,輔助制定決策。
高層管理者通過門戶提供的關鍵指標追溯,助高層管理者全面分層次深入了解各管控點管控效果并提供數據支撐;趨勢分析助高層管理者提前把握工程各方面的發展趨勢。通過門戶提供的 KPI 分析、管理駕駛艙實時全面掌握工程開展中的關鍵問題、關鍵指標、趨勢預測,以暴露問題、分析問題、預測問題的方式為高層的決策和戰略提供全面實時的業務數據支撐。

對于中層管理者:分析項目執行情況,時時項目監控。
中層管理者通過項目詳情實時掌握各項目的成本、進度、質量、變更、合同、安全、信息等業務詳細情況,為中層對“四控三管一協調”的落實和保障提供業務數據支撐。

對于項目執行層:提供協同工作平臺,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門戶提供的業務驅動、自動提醒、工作流使執行層及時準確的取得當前的工作任務,做到任務內容清楚、任務要求清楚;通過事找人的方式將中層分解的任務實時準確的傳達給執行層,為達到當日事當日畢目標提供系統性協同和保障,提高工作效率。

支持統計報表原始數據追溯
系統中各類統計報表的數據來自于業務數據倉庫,基于各方業務數據的關聯對應關系,可靈活、便捷、自動生成各類統計報表,并且報表中的數據支持原始業務數據的追溯,便于用戶查詢追蹤數據的生成過程。

實現知識積累轉變為知識復用
通過以往項目經驗的積累,系統可以很好的改變項目結束即解散、人員和相關項目經驗文檔數據就丟失的狀況,實現知識、經驗和管理水平的不斷積累和沉淀,在先行項目上,通過在系統中形成經驗積累,并不斷的復制成功的項目經驗到其他項目上,利用已有項目經驗可以極大的縮短其它新項目的準備時間,并提高新項目的成功概率,從而達到不斷提升工程整體項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1) 強化設計管理,實現設計、建設一體化。
加強設計文件管理,控制工程風險;
嚴格控制設計變更,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發揮設計的源頭作用,提高設計質量;
2) 強計劃管控,實現對工程進度有效管理。
多途徑編制結構嚴謹可操作的進度計劃,保證項目按期執行;
全過程進度跟蹤,保證項目工期可控;
靈動的資源投入與項目進度密切配合,進一步強化進度控制;
強化進度過程動態分析,確保實現項目管控目標;
3) 規范化采購管理,加強采購過程控制,降低采購成本,提升采購質量。
采購全過程管理,提升物資采購過程控制能力;
規范供應商管理,實現綜合采購成本最優;
集中采購,提升資源配置能力;
戰略尋源,全面提升采購質量與效率,節約采購成本;
4) 精細施工管控,保障項目精準交付。
施工規劃統籌兼顧,管控要點切合有序;
整合資源使之配置合理、體系完備,保障施工質量、進度及安全;
有效實行人力資源調配,滿足現場用工需求;
充分利用各種移動應用終端,提升施工現場作業效率;
5) 質量過程控制,保障項目建設質量。
有效轉化質量管理體系,實現質量管理網絡全覆蓋;
質量計劃責任清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全過程質量控制,保證項目可控、在控、受控;
質量分析,追根溯源,快速定位問題所在;
6) 標準化HSE管理,保障工程建設安全。
全面覆蓋HSE管理要素,保障項目建設全過程安全、穩定;
全方位環境保護管控,助力企業綠色發展;
融合以人為本理念,關注員工職業健康;
風險預控、預警,提高企業安全風險管控力度;
7) 精細化成本管控,提升盈利空間。
以FIDIC條款為準則,建立收支兩條線、嚴格實行合同管理;
通過全面預算,實現成本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精細化成本管理,多維度費用控制;
建立資金管理體系,實現對企業成本有效管控;
8) 精益調試,數字化移交。
調試文件包資料齊全,目錄清晰,分類明確,精準指導調試工作;
規范消缺程序,不留隱患;
尾項跟蹤處理,不留爭議;
數字化移交,實現基建生產無縫對接;
9) 輔助決策,支撐決策層快速、科學決策。
建立KPI指標考核體系;
建立工程建設項目遠程專家支持系統;
為高層管理者提供管理駕駛艙;
為中層管理者提供項目監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