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管投向、管程序、管風險、管回報”四個方面,規范投資行為,強化投資監管,助力企業提升戰略管控能力
(1)精準把握海外項目投資方向,實現科學化投資決策
突出投資價值導向,運用價值管理工具和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集團海外項目投資決策模型,完成各類決策指標的測算與分析,優化集團公司資源配置,精準把握投資方向,支撐投資計劃安排,實現投資效率效益優化,進而實現精準投資。

(2)規范項目投資行為,實現對投資項目全周期管控
全面落實投資管理制度規范,遵循“誰投資、誰決策、誰負責”的要求,以強化項目投資管理能力、提升投資集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固化投資管理流程,強化對投資項目從項目儲備、立項、實施管理、后評價的管理過程可視化、決策智慧化、服務智能化管控,建立從投資決策-實施-后評價-投資決策的閉環管理機制,確保實現項目投資全過程閉環管控。

(3)構建多級風險防控體系,實現投資項目過程風險監控
構建集團/分子公司/項目三級投資風險管理體系,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全面落實風險控制點,強化跟蹤分析和過程監督檢查,實現對業務過程的風險控制。采用多維度、多視角統計分析,為投資風險管控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投資管理風險全方位、全過程監管。

(4)構建投資綜合效益評價體系,實現投資綜合效益最大化
在前期投資決策階段評估投資回報,優選投資項目,優化資本配置;項目實施中,對投資項目全程跟蹤,實時掌控各項目運作的整體狀況,確保投資收益順利實現。項目后期,通過對投資項目目的、執行過程、效益和影響所進行的全面、系統的分析后評價,從投資項目中吸取經驗教訓,科學合理地做出決策,提高管理水平和改進投資效益。

2.合理規劃、籌措項目資金,降低融資成本,提升投資回報率
(1)以需定融,提升資金籌劃準確性,降低融資成本
以項目投資進度為依據,通過建立項目資金臺賬,制定滾動投資計劃,實時掌握資金需求,合理安排融資計劃,通過提升資金籌措計劃的準確性,縮短資金投入的回報周期,降低融資成本。

(2)集中企業授信管理,合理進行資金調配
加強銀行授信集中統一管理,依據資金缺口、資金敞口、資金余額以及預期現金流入情況,比較不同融資渠道的融資條件以及還本付息情況,合理進行資金調配,為項目資金正常周轉提供有力資金保障。

(3)建立融資合同臺賬,實現對財務費用有效控制
依據資金需求合理安排融資提款計劃,建立融資合同統一管理信息臺賬,精準掌握每份融資合同提款及貸款利息、費用情況,并生成合同還本付息表,實現對財務費用有效控制。

(4)還本付息計劃動態反饋,及時提醒用戶按期支付銀行本息
依據融資合同實際提款金額、貸款利率等條件,及時反饋項目及各融資合同還本付息計劃信息;自定義設置貸款到期提醒,確保用戶按期償還本金及利息,避免財務費用損失。

3.落實投資項目建設目標,實現項目建設過程精細化管控
(1)強化設計管理,實現設計、建設一體化
發揮設計源頭作用,強化對設計文件計劃、登記、分發、跟蹤、版本、變更等設計全過程管控,加強設計變更控制,提高設計質量及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2)強計劃管控,實現海外工程項目按期交付
多途徑編制結構嚴謹可操作的進度計劃,靈動的資源投入與項目進度密切配合,強化進度全過程跟蹤、動態分析和計劃管控,確保海外工程項目按期交付。

(3)以FIDIC條款為準則,有效降低項目合同履約風險
以合同為載體,以FIDIC條款為執行標準,規范各方履約責任,對海外項目合同執行動態全程跟蹤,實時監控合同履約情況和結算節點,合理安排資金計劃,降低項目合同履約風險。

(4)全過程、規范化采購控制,有效降低采購成本
通過采購流程固化、采購過程標準化,規范物資管理過程,在采購管理各環節建立業務控制點,保障采購活動有序開展?!岸S碼”掃描箱件清單、跟蹤箱件貨物,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海內外項目物流運輸全過程跟蹤、監控。

(5)質量過程控制,保障項目建設質量可控、在控、受控
融入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體系,對質量體系、質量標準、質量控制、質量檢查、不合格項處理等各業務環節有效管理,動態反饋項目執行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實現對項目現場質量問題的發現、整改、評價、驗收的體系化集中管控。

(6)標準化HSE管理,保障項目建設安全、穩定
基于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采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斷充實安全知識庫,筑壘安全基石,提高全員安全意識,保障項目建設安全、穩定。

(7)精細化成本管控,提升項目盈利空間
通過制定精確的項目目標成本體系、預算成本體系,從事前、事中、事后,實現對項目從設計、采購、合同、施工等成本全生命周期管理,監控項目成本執行情況,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提升企業成本控制能力,從而提升盈利能力。

(8)有效實行人力資源調配,滿足海內外施工現場用工需求
構建高效的人力資源體系,加強人員調配,實現人盡其才;因地制宜,合理用工,優化人員結構,降低人力成本;持續推進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完善薪酬體系,吸引優秀人才;打造智慧工地,加強海內外項目團隊建設,實現跨國界文化融合,滿足國內外項目需要。

(9)數字化移交,實現知識積累與價值傳遞
項目過程文檔資料自動收齊和集中管理,構建工程建設經驗知識庫。通過整合基建階段與運營階段數據信息,實現物理工廠與數字工廠雙移交,完成項目知識積累與價值傳遞。

(10)多方高效協同,降低溝通成本
基于投建營一體化平臺,通過投建營各項業務融會貫通,將業主、業主工程師、設計方、監理方、施工方、分包方、供應商、運營方各方整合到統一平臺進行管控,實現各方高效協同,降低項目溝通成本。

4.建立生產運營標準管控體系,強化過程控制,提升生產運營管理效益,降低綜合運營成本
(1)基建、生產一體化運營管理,實現設備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過基建、生產一體化,實現企業知識一體化、資產價值一體化,實現發電企業從基建期向生產期平滑過渡,提升企業資產利用率,提高企業投資回報率。

(2)構建標準化、規范化的安全生產核心體系,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科學、有效保障
以“偏平化、專業化、集約化”思想為指導,在管理模式、業務流程、作業標準、制度規定等方面,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構建企業安全生產核心體系,進行高效協同和精細管理,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科學、有效保障。

(3)設備運行可控、在控,提高設備資產運營效益
深化設備資產管理核心理念,將生產實時數據和設備的點檢管理、預防性維護和設備可靠性等業務深入融合,為設備資產狀態檢修提供有效支撐,提高設備資產運營效益。

(4)利用遠程診斷技術,實現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采用三維可視化、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揮診斷中心專家的經驗優勢,對設備實施遠程診斷,指導安全生產,保障設備安全可靠運行,提升生產運營水平。

5.支持多語言、多幣種,支撐國際化業務需要
提供系統多語言支持,滿足企業全球運營和跨國業務高效協同管理需要;支持多幣種核算和多幣種交易時的匯率轉換,滿足在不同國家/地區的匯率管理要求。

6.分布集中式部署架構與斷點續傳,滿足跨地域數據管理需求
針對企業和項目跨地域的特點,通過分布集中式部署模式在集團和各個下屬企業獨立部署系統。同時,結合斷點續傳技術,解決網絡異常情況下的系統可用性問題,滿足跨地域數據管理需求。
>
7.輔助科學決策,提高投資管理決策分析能力
(1)借助輔助決策工具,提供多層次輔助決策數據支撐
構建企業分級管理體系,借助投建營分析工具,幫助各級管理者推動、監督、落實投建營工作,實時監控投資項目執行全過程,動態掌控投資、收入、成本及利潤狀況,為科學決策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2)移動應用讓投建營管理更簡便、更高效
通過移動終端設備,拓展和延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投建營管理空間,實現多種移動應用和移動辦公,從而極大提升工作效率和事務處理即時性。

(1)打通從投資、融資、建設到運營整條產業鏈,保障工程建設企業投建營一體化商業模式成功落地
(2)以制度為依據,通過固化規范和標準,使投建營管理行為標準化、規范化和流程化,從而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融入集約化、集中管控思想,建立人、財、物、技術的集約化管控體系,有效提升項目投建營一體化管控能力
(4)將“四控三管一協調”全面落地,實現精細化投資項目全過程控制,大幅提升海外工程項目控制能力、交付能力和運營能力
(5)融入風險預控體系,強化項目投建營全過程風險預控,有效保障項目投資回報
(6)實現信息化與企業、項目和人員有機銜接,合理調配項目人才資源,實現對海外項目人員的科學管理
(7)基于投建營一體化平臺,實現多方參與、目標一致、高效協同,大幅降低溝通成本
(8)以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為依托,提升投建營項目管理效率與效益,為管理層快速、可靠、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支撐。